发布时间:2016-08-26 点击数:5010
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员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建立薪酬体系的目的之一便是理性地控制人力成本,合理规划工资总额。如何确定和调整工资总额是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每年年底都需面临的难题。根据多年的咨询实践经验,本文给出了基于经营效益指标增长率的工资总额预算核定方法和示例。
一、工资总额核定原则
坚持两个低于原则:即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兼顾外部公平原则:要考虑外部市场薪酬水平变化及物价指数、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的影响;
双向激励原则:实现工资总额与公司经营业绩的联动,业绩提升奖励,业绩下降惩罚。
二、工资总额核定方法
在充分借鉴国内相关企业在工资总额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历史工资总额和预计员工总人数为核定基数的工资总额核定方法。
1.工资总额核定公式
(1)工资总额Qn=工资总额基数Q0×(1+工资总额增长率P)
(2)工资总额基数Q0= 上式中n表示年份,k表示历史工资总额所占权重,m表示几年,n=m+1。
(3)工资总额增长率P=(β1+β2+β3+△),其中β1,β2,β3,△的解释请见表1
表1 工资总额增长率各系数释义
系数 |
释义 |
β1 |
利润总额增长率系数:根据利润总额增长率核定 |
β2 |
营业收入增长率系数:根据营业收入增长率核定 |
β3 |
同行业薪酬水平增长率系数:根据行业标杆企业薪酬水平增长加权值确定 |
△ |
调整系数:根据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消费物价指数等因素,进行补充调整,原则上如当年公司经营活动运行基本正常,则可不调整此系数。如果当年公司遇到不可测因素或政策因素等情况,则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修正系数,通常在±0.05之间 |
2.工资总额增长率系数核定
工资总额增长率系数核定的原则是先设定增长率数值范围,再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值,依据上述工资总额核定原则,进行测算。表2为A企业的测算结果。
表2 A企业工资总额增长率系数表
利润总额增长率β1 |
营业收入增长率β2 |
同行业薪酬水平增长率β3 |
|||
数值范围 |
对应系数 |
数值范围 |
对应系数 |
数值范围 |
对应系数 |
>70% |
0.17 |
>70% |
0.14 |
>60% |
0.06 |
60%<β1≤70% |
0.14 |
60%<β2≤70% |
0.12 |
50%<β3≤60% |
0.05 |
50%<β1≤60% |
0.12 |
50%<β2≤60% |
0.1 |
40%<β3≤50% |
0.04 |
40%<β1≤50% |
0.11 |
40%<β2≤50% |
0.09 |
30%<β3≤40% |
0.03 |
30%<β1≤40% |
0.1 |
30%<β2≤40% |
0.08 |
20%<β3≤30% |
0.02 |
20%<β1≤30% |
0.09 |
20%<β2≤30% |
0.07 |
10%<β3≤20% |
0.01 |
10%<β1≤20% |
0.08 |
10%<β2≤20% |
0.04 |
0%<β3≤10% |
0.005 |
0%<β1≤10% |
0.06 |
0%<β2≤10% |
0.02 |
-10%<β3≤0% |
-0.01 |
-10%<β1≤0% |
-0.04 |
-10%<β2≤0% |
-0.04 |
≤-10% |
-0.02 |
≤-10% |
-0.1 |
≤-10% |
-0.12 |
|
|
三、工资总额核定示例
下面以A企业为例,按上述方法核定其2012年工资总额预算。
表3 A企业2012年工资总额增长率系数核定表
年份 |
人均工资总额(元) |
加权权重 |
经营效益指标增长率 |
同行业薪酬水平增长率 |
调整系数 |
|
利润总额增长率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
2010 |
71449 |
40% |
94.45% |
128.04% |
23% |
0 |
2011 |
83905 |
60% |
-11.94% |
15.46% |
35% |
0 |
两年加权 |
78923 |
- |
30.6% |
60.5% |
30.2% |
0 |
核定系数 |
0.1 |
0.12 |
0.03 |
0 |
||
核定系数合计 |
0.25 |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经核定的工资总额增长率系数为,假设2012年预计员工人数为3200人,则2012年工资总额预算:Q2012=78923×3200×(1+0.25)=315,692,000元。
综上,本文提供的工资总额核定方法既考虑到在战略目标框架下经营效益指标的增长情况,又兼顾到同行业工资增长、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地区消费物价指数等外部公平因素,在企业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